• 全国特色学校
  • 国家级中职鞋类实训基地
  • 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校园网站
  • 省高水平A类专业
  • 省中职鞋革综合实训基地
  • 省中职德育品牌学校
  • 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 省皮革行业最具创新力单位
  • 省中职两创工作室
  • 省示范型放心餐饮单位
  • 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 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 省中职鞋类产学研联合体
  • 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
  • 省中职鞋类开放实训中心
  • 省中职鞋类示范专业
  • 省中职鞋类特色优势专业
  • 省电子商务培训基地
  • 市中职营销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

调研指导促成长 赋能前行拓思路——市人社局、市外事办调研组莅临温州轻工职校调研指导

2025年4月1日,市外事办副主任楼了凡、市人社局副局长黄万华率联合调研组莅临温州轻工职校,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及国际化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区教育局王芙蓉专职副书记及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光平携校领导班子全程参与。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鞋类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一足间”创客空间、无人机实训室以及鞋文化博物馆,重点考察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

座谈会上,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光平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调研组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德合作项目的进展程度、专业建设、校企协同、中高职一体化合作等多方面建设情况。希望学校能够在市外事办与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专家的热心指导下,理清思路,制定更加详实的方案,更有效地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让温州轻工职校能更好全面服务地方经济。

区教育局专职副书记王芙蓉对市外事办与市人社局一直以来的指导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在时代的浪潮中,温州轻工职校作为鹿城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职业学校始终以磐石之志破浪前行。她恳切希望市外事办与市人社局能够在平台展示、资源倾斜、信息分享等方面给予温州轻工职校高位指导,助力完善学校双高双优建设,通过思想破冰、干在实处的智慧路径,推动鹿城中职教育生态优化与内涵提升,加速温州轻工职校“培养优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使命的实践转化

中意青年会会长陈铭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中意职教人才共享生态圈”,以“语言筑基-技能强化-产创融合”三阶路径为核心,推动中意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通过搭建双元制产教融合平台,联合意大利相关学校与温州中职院校共建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教育合作赋能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形成“产教协同-标准互通-创业孵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闭环,为国际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提供范例,实现国际人才共享

市人社局人才处处长吴松河指出,温州轻工职校应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建设优势,深化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课程衔接与人才培养合作。同时,需依托市级鞋服类社会培训考核点,培养更多产业人才,重点推进产教融合项目,整合企业资源共建智能实训基地,将鞋服产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为“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升级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市外事办副主任楼了凡指出,产业功能布局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温州鞋企智能化、国际化转型迫在眉睫,期待温州轻工职业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深化中德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样板工程。学校应重点推进三项举措:一是构建中德职教长效合作机制,与德国学校缔结长期友好关系,持续完善双元制联合培养模式;二是建立德国企业深度参访机制,组织师生赴周边德企参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三是组建德国专家智库团队,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能认证等领域开展定向指导。通过“语言筑基-文化浸润-技术精进”的进阶培养路径,着力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提供人才支撑。

市人社局副局长黄万华作总结讲话提到,AI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当下在引入热门专业的同时,鞋类相关专业需紧扣“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战略目标,构建产教协同新范式。建议学校学习借鉴红蜻蜓等先进鞋企经验,深化“引企入校+送教入企”双轨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鞋革产业升级精准对接。依托校区产业集聚区位优势,继续深化构建“政企校研”产业学院,整合康奈等企业资源共建动态人才数据库,推动教学标准与产业升级同步迭代。通过“技术革新-人才供给-产业跃迁”闭环生态,实现制造业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鞋业智造高地提供核心支撑

调研组许鹏怀、高燕妮、陈谦凯等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就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会议尾声,双方在热烈融洽的交流氛围中结束了此次调研。未来,我校将秉承“踏实行千里”的办学精神,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针对调研组提供的建议与经验积极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